1. 安然小說
  2. 帛書道德經解經
  3. 第二講:道德經指南在線免費閱讀
孔子 作品

第二講:道德經指南在線免費閱讀

    

現代人理解老子越讀越降維是因為完全讀反了

其實老子的《道德經》根本就是一本“成神升維指南”

我們第二講主要要講的主題就是現代人理解老子為什麼越讀越降維,

因為完全就讀反了,其實老子的道德經根本就是一部成神的升為指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那我們下麵會透過三大問題來講清今天這個主題。

(1)當下社會理解老子講究是怎樣的水平?

(2)《道德經》的內核究竟講了一件什麼事?

(3)老子是怎麼跟我們描述他的四觀世界?

四觀世界: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還有價值觀。

一.當下社會理解老子究竟是怎麼樣的水平?

三大問題:

1,虛無主義:難理解老土虛;

2,約束行為的工具書:不知“道”厚黑陰招;

3,徹底的宗教化:鎖死了格局,關閉了頭腦中任何融會貫通的關聯性;

第一個就虛無主義,這是這麼多年一直有人diss老子最多的這麼一個問題了。因為老子的整套理論呐,它是用虛來侵蝕的,所以虛無主義這個帽子給他,其實已經給他安了很多年,首先在他的這套學術裡邊,很多東西都是難以理解,而且都已經是2000多年以前的東西了,套到今天會不會略顯老土呢?根本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呢?這是第一個問題,就是讀不懂它的人,會覺得它就是一種虛無主義

第二個那也有人在讀他的呀,但讀他的人也有一種症狀,就是把老子的道德經變成了一種行為約束的工具書,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呐~他們無論提到哪一章哪一節,他都能倒背如流,但是一講到最重要的問題,最具體的問題,那就是老子講的那個道那個道究竟是什麼?

那這時他就表達的很虛了,根本不知道這個道是什麼通篇,道背如流,但不知道老子講這個道究竟是什麼的人大有人在,那還有另外一批人呢,他們就直接把老子的道德經當成是厚黑或者是兵法書,陰謀詭招,這樣去套路使用,這就是我們講的第二種人

第三個,最重要的還是第三種人,因為被徹底的宗教化了,因為我們都知道啊,老子是被後來的道家追封為祖師爺的,所以他留下來道德經自然被提拔到一個高度了,變成了是宗教裡麵的聖典呐~這種高度的東西,那你更不能去褻瀆啊,所以這一下子就徹底鎖死了整個民族。

對這本書,對這部經典的格局,理解的格局關閉了頭腦中任何可以能融會貫通的關聯性,這三點就構成了我們現在理解老子的綜合水平,這三點就完全構成了我們現在的這種認知,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一定要寫這本書的原因。

因為如果一個民族到了2000多年以後,你仍然對自己奉若守喪的一部經典,對吧?對他是如此的懵,對他是雲裡霧裡的,我們這個民族是冇有希望的,但話又說回頭,如果如今我們正處於這種水平的話,那究竟有冇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正確的讀懂道德經的,其實是有的,但讀道德經你不能直接拿到經就讀經,你要先從外圍,然後慢慢讀到內圍。先從外讀到內,它是有訣竅的那我們就來看,正確打開道德經的六大步驟。

正確的六大步驟:

1.他是誰?傳經受眾?傳經目的?(第一講)

他是誰?他是老子,但他是誰的意思?主要有三大含義,首先老子的身世是成謎的,第一個他是誰?第二他生前究竟是乾嘛的?第三他當時走的原因究竟是為了啥?這三點構建了他是誰?一定要有一個綜合的理解。這是第一。

第二就是老子傳的這個道德經啊,它是有著明確的受眾的,究竟誰纔是他的受眾?要搞清楚這批人到底是誰?老子的經是對著誰在說的,這是第二。

因為隻有搞清楚了受眾,才能真正瞭解原來他傳經的目的,但以上三個問題我都在第一講裡麵講過了,這裡就不展開了。

2.上中古是個階級社會(道德經是有明確的階級觀念)

要開始理解整個上中古的社會,其實是一個等級分明的階級社會,道德經裡麵是有著明確的階級觀唸的,如果今天讀道德經,帶著今天這個時代人人平等的這種觀念去看的話,根本是冇有辦法去能翻譯出老子的話裡有話的,因為他在裡麵是有著明確的階級觀唸的。

3.一定要先用宏觀牽龍頭,明白講了件什麼事(重心)

無論討論一件什麼樣的事情,先不要陷入細節討論,我們先要把這個龍頭給牽住,也就是通篇的道德經究竟講了一件什麼樣的事?這纔是重心,老子一路在闡述一個核心,那就是在蒼生中,他發現了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呢,混混沌沌,而且大無邊際,我不知道怎麼去形容它的大,因為它是無色無相的,因為不知道怎麼去給它安名啊,所以我就勉強叫它為道吧,而且我還發現了這個道啊,它是先於天地而生,而且在宇宙整個萬物當中,都是通過這個道孕育而生的,這就是老子通篇在道德經裡麵貫穿的重心,它就是龍頭。

4.拆分框架,發現當中的敘事邏輯(拆分重點)

第四,前麵三點都是我們講的先要往外看,第四點開始,我們就向內讀了。拆分框架發現當中的敘事邏輯,古人的敘事邏輯跟我們今天的敘事邏輯完全就是不一樣的,如果你今天讀道德經,你試一下不拆分框架,完全就按他這個章節順著去讀的話你就會發現怎麼老子的敘事邏輯這麼混亂啊,其實不是他混亂,隻是你冇有透過拆分框架,發現它當中的敘事是有邏輯的,所以拆分框架到了這一點,實際就是在拆重點。

5.在每章解經中找出一句文眼(上下分文座標,分輕重)

什麼叫文眼呢?因為古人的敘事邏輯跟我們是不一樣的,他有時候可能會連續用七八句,他那時候的比喻句是為了鋪墊一句,接下來出現的文眼,你要把那一句話給找出來,那一句話就是貫通上下文意思,保持永遠整篇一致的座標,這就是文眼,所以找出了文眼你才知道,就比如連續的七八句就是鋪墊這句文眼的。隻要找出了這句文眼,你就知道前麵這七八句其實在老子的意境中,他是屬輕的,後麵那句話才屬重,所以有了文眼才知輕重。

6.細嚼每字句(細讀)

到了這時候,其實我們纔開始真正的讀經細講,每字句開始細讀這六大步驟,其實纔是真正讀懂道德經的正確步驟。

你隻要跟著這幾個步驟在走的話,搞懂它,甚至秒懂老子的原意,那是分分鐘的。不過,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然是會有困難的。儘管是按著這六大步驟來,但仍然會有出現有三大困難,因為我們自己都是這樣經曆過來,所以我又把它總結了出來。

仍有三大困難:

1.理解框架時掉進細節理解中 → 龍頭視角

對道德經,我們要進行拆分框架,在理解框架的時候,其實仍然會掉進很多細節泥潭當中,使你永遠無法保持一個很高的局麵來觀看全域性,這時候你要謹記著,我們講的龍頭視角,始終要抓住龍頭來理解,就通篇的道德經,它究竟在講一件什麼樣的一個具體事情?這個龍頭始終是不能放的,隻要抓住了龍頭,你才能從一個高處永遠觀照全域性

2.帛書版本眾多,古字說法不一 → 文重於字

為什麼帛書的版本版本眾多,因為古字有很多通假字啊,所以隻要一個古字有很多不同版本的,它就相當於帛書版本又多了一個版本。所以帛書版本為什麼會這麼多?因為古字的說法不一對這個方向呢,其實我自己是有我自己的邏輯的

首先,我是不糾結,對字上麵我是不糾結的,不是說這倒不是說對字不重視,但我自己有個方法就是這裡文重於字

就比如今天有一個比較奇異的句子,在帛書上,可能它會有幾個版本,這時候你把這個句子永遠把它掛靠在它的前文跟後文,同一條線上麵做意識的趨同去理解,這樣至少能保證你在總體意識上理解老子的用意不走偏,文重於字這裡,文是永遠聯絡上下文來看,文重於字。

3. 在具體章節中-時難以理解 → 謹記核心

我們在解經的過程中,在具體的某一節的時候,會出現難以理解的時候,這很正常嘛,這第三點的話就四個字,謹記核心。

謹記核心這四個字就幫我們引出了下麵一個,我們需要重點來講的問題了。

二.《道德經》究竟講了一什麼事?

真正核心:老子通篇都在教人王如何通過發現和契合宇宙高維能量,讓人王始終時刻確保神識神性,所以簡單來說《道德經》實際是一本“成為神的升維指南”!

老子通過發現,在我們的宇宙總共有四重道:

1.本源道:(高頻宇宙能量波神聖本源)→ 道(無母自然)

2.天之道:(地球能量)→天地

3.神之道:(全一能量)→聖人

4.人之道:(原意識**)→人王,求道者

第一叫做本源道,然後就是天之道,然後就是神之道,然後就是人之道

什麼叫本源道?本源道是最大的,其實就是宇宙的高頻能量波,在西方被稱為神聖本源,而在老子的原話中,直接把它稱為道啊,又或者把它稱為無,母,或者自然。當然,這個自然肯定就不是大自然的意思了,它是指整個宇宙大意識的整套係統,這是本源道。

然後就是天之道,天之道就是高頻的宇宙能量波進入到地球以後,衍生成為的地球能量,在老子的原話中,這叫天地

然後第三就是神之道,神之道就是宇宙的高維能量波進入到地球以後,過去的人發現了這個竅門以後,靠調整自身的磁場與之合一,成為了一股全一能量,在老子的話裡麵把這種人叫做聖人,這就是神之道。

第四人之道,也就是還憑著原始意識和**來做事的,仁王和求道者,就這個階層,所以其實通篇的道德經老子其實是在勸人王和求道者這個階層的人,教他們一套方法,讓他們迴歸到聖人的階層,迴歸到神之道,要教他們升維,這就是道德經的核心。

同時,他在裡麵又明確提出了我們這個世界其實是由兩個世界決定的。

兩個世界:

1.物質界:三維、“有”、(有名),被“無”所創造演化(“有”,生於“無”)

2.非物質界:高頻宇宙波、“無”、無名,神聖本源的能量集中在“無”而物質界又是由“無”所孕育衍生,隻要洞察“無”的運動規律(道動)就可以知道三維世界的演化方向

一個叫做物質界,也叫三維,另外一個叫做非物質界,其實就是高維的宇宙能量波,物質界叫做“有”,又或者叫做“有名”,非物質界叫“無”也叫“無名”

神聖本源也就是宇宙的高維能量,集中在“無”這個層麵,而整個物質界又是由無所孕育衍生的,在老子的觀念裡,隻要洞察了“無”的運動規律,在道德經裡麵又稱為道動,就可以知道整個三維世界的演化方向,這就是老子講的兩套世界好搞清楚了這個問題以後那我們就來看第三個問題。

三.老子究竟有著怎樣的四觀世界?

宇宙觀: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宇宙萬物是被“無”的能量所掌控的)

世界觀:反也者,道之動,弱也者,道之用;(這種“無”是與人的意誌相反的軌跡在運動,巧妙用“弱”就能更容易契會“無”的能量,獲得它的幫助)

人生觀:清靜守柔,得一以為天下正;(靜和柔的狀態是很容易“得一”“合一”的,任何事不以人的意誌去強行的,用神的方式演化萬物)

價值觀:恒無事,無為不爭,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心裡不裝世俗事,少私寡慾,保持樸實,不與凡人爭,這樣就可以長期保持神識狀態)

老子究竟有著怎樣的四觀世界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呢?前麵講的這些,包括宇宙有四重道,包括老子提出明確提出了有兩個世界,這些都是為了對應老子的四觀世界,為什麼呢?

因為隻有搞懂了老子的四觀世界,你才明白老子整套的升維的核心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因為老子的宇宙觀其實是對應我們上麵講到的本源道,世界觀是對應天之道,人生觀是對應神之道,而價值觀是對應人之道的。

四觀老子的四觀跟宇宙的四重道是相吻合的,就像我們這個年代的很多人,他老感覺很迷茫,因為他隻剩下價值觀,連上麵的人生觀,世界觀,還有宇宙觀,你都冇有的,你在這個時空裡麵隻剩下價值觀,而且這種價值觀還要是比如像搞錢啊,比如像我要發財,這種物慾橫流的價值觀,你在這個時空維度上,本來就是飄的。

而老子這套東西為什麼久經了2000多年,因為他是從最上麵的宇宙觀,然後主導世界觀,然後從世界觀又主導人生觀,然後人生觀又主導價值觀,從上往下一直串聯,把人在這條線上給串死,然後才能在這個時空維度上麵不走偏,哪怕遇到再多的誘惑,你都不會偏的,因為你是一關一關一關的,主導下來,串聯下來的

我們先看老子的宇宙觀,就是天下萬物生於“有”。而“有”是生於“無”也,就很簡單了。

宇宙萬物是被這個“無”的能量所掌控的宇宙觀,很簡單,就是一句話,“無”是這個宇宙裡邊最大的能量,這就是老子的宇宙觀。

然後再看老子的世界觀,反也者道之動,弱也者道之用。

這種“無”,就是這種宇宙最大的“無”的能量,它與人的意誌,人為的意誌,人的思想,剛好它的運動是相反的,所以老子就提出了巧妙的運用“弱”就能更好的契合宇宙這股“無”的能量,隻有契合了“無”的能量,才能獲得它的幫助,所以在老子的世界觀裡麵,為什麼一直在強調要守“弱”,實際就是巧妙的運用“弱”的這股能量才能契合“無”,還有就是強者必死,這就是老子的世界觀,而且這種世界觀與它上一重的宇宙觀是緊密相連,牢牢的扣死在一起的。

然後我們看老子的人生觀,清靜守柔,得一為天下。

正因為靜和柔這種狀態是最容易與“無”得一和合一的,因為“無”的力量是最大的,你想得到他的幫助是不能用個人意誌去強行的,因為道是在你意誌的反麵在運動,隻“有”與“無”契合了得一合一了才能用神的方式來演化萬物,所以清靜守柔,得一以為天下正,這就是他的人生觀。

最後,我們來看他的價值觀,恒無事,無為不爭,見樹抱樸,少思寡慾。

這就很簡單了,因為有上麵的宇宙觀,世界觀,人生觀這樣的層層推導下來,老子拿到了這個價值觀,就是一個很簡約的態度。心裡不裝世俗事,少思寡慾,保持樸實,不與凡人爭,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你的人生觀畢生都是在追求得一的話,那你跟凡人跟老百姓本質上就是兩種東西,所以不與凡人爭不爭,實際是講升維以後的那種狀態,也隻有這套價值觀才能讓你長期保持神識狀態。

我們以上講的這個就是老子的四觀世界,那本篇的內容也到這裡了,我們下一講再見。